今年12月以來,青島氣溫驟然下降,干洗店的生意也隨著天氣變化好了起來,但是,干洗糾紛也隨之而來。一些干洗店以巧設名目多收錢、水洗代替干洗、偷工減料、混合洗等方式欺騙消費者。
據一位開了多年干洗店的老板介紹,目前,有些干洗店炒作出很多新概念來迷惑消費者,其實這些所謂的新概念就是本行業(yè)的達標標準,個別經營者就是看準了消費者不懂內情而進行欺騙。據她介紹,前天有一位中年女士來干洗店洗衣服的時候,向她詢問到底什么是“低溫洗”,并說這是在另一家店里洗羊絨大衣時店員向她推薦的新洗法。但是由于需要45元洗衣費,她感覺價格太高,沒有洗。而且,該女士對于“低溫洗”這個新概念不是很了解,也想多走幾家問個究竟。這位老板當時就告訴這位消費者,45元是一般干洗價格的兩倍多,其實羊絨、真絲等衣服的干洗 溫度本身就應該控制在45℃~55℃之間,這種“低溫洗”是拿實話騙人,巧設名目亂收錢。
她還向記者曝光了處理污漬的內幕。她說,處理污漬本是干洗 店的份內事,而閩江路有家干洗店卻把處理污漬說成了新工藝,消除一個污漬竟向消費者索要兩元錢。記者的朋友很是氣憤,她說,處理污漬本是干洗的一項標準,洗染協會在“洗滌質量”中有明確規(guī)定:去掉污漬后不留痕跡。干洗業(yè)消除油跡、鐵銹、油漆等各種污漬的化學藥劑都是業(yè)內熟知,根本沒有什么秘密與特殊可言。所謂的“去污漬洗”是在欺騙外行的消費者。
據悉,由于干洗所用的洗衣溶劑價格較高,有的洗衣店為了節(jié)省成本,偷工減料,將洗衣溶劑反復使用,或干脆省掉消毒和重點除漬環(huán)節(jié),直接進行干洗,這就是干洗的衣服不容易洗干凈的真正原因。而且經過許多衣服的洗滌后,洗衣溶劑里存留大量細菌等,不利于消毒。